产粮大县的丰收表情吉林水稻主产区
2022/9/19 来源:不详新华社长春9月27日电 题:产粮大县的“丰收表情”——吉林水稻主产区辉南走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刘硕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吉林省一千多万亩稻田里翻动着金色的波浪,陆续进入收割期。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收益怎么样?有什么困惑?有哪些期盼?新华社记者走进吉林产粮大县辉南,与农户面对面,去感受他们多样的“丰收表情”。
丰收之喜
三和农场的晒坝上,铺着一层金黄的新稻谷,人还没走近,稻香就扑面而来。农场负责人国洪义这几天愈发忙碌:收割、脱壳、包装、发货,一件件新米从这里陆续走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消费者的餐桌。
辉南位于黄金水稻带的核心地带。“我们这里的土是肥沃的火山土,水是森林涌出的矿泉水,日照长、温差大,大米品质没得说。”国洪义说。
虽然当地今年有春旱,但灌溉有保证,国洪义经营的多亩有机水稻再次迎来丰收。不仅产量与往年持平,质量也在严格的有机标准要求下进一步提升。国洪义告诉记者,农场的大米每斤可以卖到36元,尽管价格比普通大米高,但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估计今年利润可达万元左右。
据辉南县农业局副局长李琴介绍,今年辉南的41万亩水稻绝大部分迎来了丰收,产量预计可达5亿斤。“现在农民不再单纯追求产量,在质量提升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辉南大米的丰收‘含金量’越来越高。”李琴说。
惠农之乐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沉的稻穗低下了头,饱满的谷粒闪着金色的光,一派丰收的田园景象……辉南茂盛绿优米专业合作社秘书长王晓东特地把记者带到这片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的稻田前。他说,为了把这块稻田种好,县农业局、农机局等部门与合作社一起研发了水稻覆膜一体机,既能节水保肥,还能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水稻早熟。
除了来自农业主管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支持,王晓东的合作社还在农机购置等方面享受到了政府补贴,成本节省一半左右。
“农业部门还给我们提供有机肥,帮我们进行品牌推广,这么好的政策让我觉得,干农业有很大的施展空间。”王晓东说。
国洪义也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农场去年投入多万元更新高效农机具,政府就补贴了近万元。
辉南县粮食局副局长孔庆国说,为了帮农民解决病虫害等问题,农业部门还为合作社免费发放了二化螟性诱剂、赤眼蜂等农资,为水稻种植提供全程支持。
惠农政策不仅落在了稻田里,更深入了农民的头脑里。这几天,辉南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正在参加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据介绍,这样的培训县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对提高种植技术和稻米质量、拓展发展思路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发展之惑
采访中,记者也从一些种粮大户的脸上看到了一些困惑。他们告诉记者,虽然辉南大米品质非常好,但品牌认知度与知名产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影响了种植收益。
辉南庆丰绿优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晓丽说,以前她把稻谷以每斤2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外地加工企业,获利空间十分有限。目前,她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并主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