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情暖三合辉南县辉南镇三合村驻村

2022/8/9 来源:不详

三合村驻村工作队在年6月组建,由3人组成,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韩龙珍,由通化市发改委年3月选派驻村,年度被评为“通化好人”;队员刘畅由通化市公路处年6月选派驻村,年被吉林省人社厅评为“扶贫先进个人”;队员张烨由通化市人民银行年6月选派驻村。

辉南县辉南镇三合村驻村工作队

驻村工作以来,他们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作为首要任务,把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当成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几年来,在他们的努力下,三合村在年摘帽出列,年贫困户全部脱贫,实施了亩蓝莓、亩隆丰果、“三合乡里农创园”等脱贫产业项目,年村集体经济增收40余万元。年8月省长景俊海到“三合乡里农创园”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同年9月在三合村召开了全省“双创”经验交流现场会。在他们看来,驻村工作就是为了帮助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啥也不图,就图个群众满意。

坚守

为了一份责任,默默无闻奉献着

驻村工作枯燥、无聊,每年驻村时间不少于天,双休日必须有一个人在岗值班,这样算下来每个月每人最多休息4天,除去国家法定假日和每月休息时间,每人一年最多休息70天左右。虽然长期驻村,每个人都没有一点怨言,有时忙起来一个月也回不去家,他们3人家都在通化,辉南又是通化地区最远的县,单程需要3个半小时的路程,来回只能坐大客车通勤,村子距离辉南镇7公里,进出车辆很少,所以只要他们进村都不想出去。驻村工作队居住点在三合村村头,租了一家长期闲置的农房,工作队经历比较曲折,从年6月组建到现在搬了一次家,第一个家在村西头,被村里建民宿占用,没办法又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工作队有时很热闹,有时很冷清,热闹时满屋都是老百姓,都是找他们帮忙的,有的两口子吵架也来寻求他们帮忙调解。久而久之,村民对驻村工作队非常信任,也很依赖,工作队成为三合村老百姓的“靠山”。冷清的时候,工作队还不习惯呢,这说明村里的闹心事少了。老百姓嘴边常念叨一句话:“扶贫马上结束,驻村工作队能不能多呆几年啊!我们还有很多事找你们帮忙呢!”

驻村第一书记韩龙珍和贫困户、机关干部一起在蓝莓地干活

他们3人平均年龄43岁,家里大事小事插不上手,莫名的有种对家庭的亏欠感。第一书记韩龙珍孩子即将上高三,年韩龙珍就被派到村里工作了,那时他孩子才上初一,一直都是妻子一个人照顾,他经常惭愧的说:“驻村这几年苦了妻子和孩子了,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年韩龙珍父亲脑出血住院期间,也没能回去看望一眼。张烨年6月驻村,妻子体弱多病还要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老人有时住院也只能由妻子一人照顾。刘畅年6月驻村,家里孩子才几岁,妻子开了个服装店,也没有时间管孩子,没办法他妻子只能求别人帮看孩子。像这样的事情在他们3人中还有很多,但是无论家里遇到多大困难都会顾大家、舍小家,因为心里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代表的是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政治责任,只许赢、不准输,他们为了这个目标默默坚守奋斗着。

执着

为了一份信任,全心全意服务着

几年来,他们已经把三合村当成了家,把百姓当成了亲人,时刻都在牵挂着乡亲们,惦念着村里的建设、产业的发展、百姓的生活。贫困户徐富林今年75岁,患腰间盘突出多年,因腰间盘突出压迫双腿变细,行走吃力,啥活也干不了,老伴今年72岁肝癌晚期,两个女儿都在外地,老俩口相依为命无人照顾,房屋年久失修,屋内破烂不堪棚顶漏雨,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他们将其家里情况及时向县级包村领导反映,时任县长王军带工作组到徐富林家了解情况,嘘寒问暖,经反复调研,协调帮扶企业投入12万元为其家里盖了84平的新房,圆了老俩口晚年住新房的梦。贫困户李国富今年60岁,为人憨厚本分,也挺能干,就是酒后满腹牢骚,多年前因冬季饮酒过量在外把双脚前半部分冻掉,走路不稳,老伴去世多年,无儿无女,一人生活,除了低保收入每年就靠大棚里种点菜卖钱维持生活,工作队协调包保部门市机关事务管事局,出资2万多元重新整修了房屋;又协调包保部门投入多元扣了一个蔬菜大棚,大棚每年增收万元以上,李国富的家庭收入逐渐丰盈了起来。

获得分红的贫困户,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畅通群众民主渠道,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集中开会,研究解决老百姓重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