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变迁之路满目新
2022/8/13 来源:不详「本文来源:吉林日报」
“曾经的江边荒地变成了一片生态公园,过去的老桥‘江北大桥’变成了雄伟大气的新地标‘通化大桥’,还有新修的路、新建的项目……通化的城市建设真是越来越好了,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能看到、感受到精致用心的手笔,宜居、宜游、宜养。”12月27日,在佟佳江旅游度假区,冬日园区别具韵味,市民梁瑶对近年来山城面貌之变,赞不绝口。
依江而建的佟佳江旅游度假区位于通化市金厂河与浑江交汇处,项目规划面积为65.8公顷,建设内容包括一岛、一带、四大功能区,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呼应,打造“山、水、城、园”的发展新格局。
每天从清晨到夜晚,佟佳江旅游度假区里,锻炼、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行走其间,两岸山势雄伟,林海松涛,赏心悦目。
5年来,通化市强基础、提品质,补短板、强弱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涵养精致气质,走好城市五年“变迁”之路,通化让人惊叹的新景不止一处:高铁生态新城完成规划编制,与高新北区、港务区一体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增至58.5平方公里,为通化新城建设打下了基础;加快精致城市建设,以一江带两岸,完成江北危桥重建、红旗桥拓宽改造,佟佳江旅游度假区投入试运营,关东里小镇加快建设。
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改造建设大街,建成西昌立交、五月花互通、新站广场及地下立体停车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路网、地下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面貌、城市品质、城市能级全面提升。
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集安市特色风貌不断彰显,辉南县东部生态新城初具规模,柳河县河北新区精彩蝶变,通化县城区日新月异,启动实施乡村建设12个专项行动,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农村人居环境、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等工作全省领先……
5年来,通化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最美旅游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名城和绿水青山生态名城等,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殊荣。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新景浓墨重彩,展现的是通化市围绕“精致城市”建设理念,大刀阔斧改变城市容颜、精雕细琢提升宜居水平的真抓实干,带来的是群众满满地获得感和幸福感,基础则源于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
“养蜂平均一年能挣3、4万,种大果榛子一年能挣4、5万块钱,种中药材一年少说1万多,30亩玉米地一年还能剩3万多块钱……以前咱是贫困户,现在正奔小康呢!”算着帐、说起幸福日子,柳河县安口镇长安村村民王立明晒得黝黑的脸上挂满笑容,虽然忙碌,他却浑身充满干劲。
走进柳河县乡村田野,屋舍整齐、道路整洁,景色如画、韵味别致,乡村演绎美丽嬗变,致富项目遍地开花……阡陌纵横中,得益于脱贫攻坚成果的不断巩固,乡村振兴新的生机与希望不断迸发。
5年来,通化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累计投入6.68亿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项,全市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省级贫困县柳河县摘帽,“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高质量达标。
在通化,畅游山水间,入目皆是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厚植最美生态底色,通化市牢筑生态文明之基,走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城市发展后劲、实现绿色崛起的重中之重。
打造生态之城,努力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通化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湿地保卫战,启动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为全国5个获得环境治理督查激励的地级城市之一。
生态美景,让人亦步亦趋;蓝天清风,让人纵情欢笑。打造生态之城,山城通化,城在山中、人在绿中,魅力无限。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与此同时,通化市还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固向好,实现连续6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有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边境安全。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隋二龙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