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乡村振兴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2024/10/2 来源:不详

近年来,辉南县以“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用新风引领文明乡风,使乡村振兴呈现喜人局面。

辉南县享有“中国野生山核桃之乡”“长白山山核桃之乡”“通化市山核桃优势区”等美誉,山核桃年采出量3万吨,产值1.1亿元,从事山核桃生产、加工的企业及合作社发展到24户。辉南县还有“中国野山参之乡”的美誉,全县现有林下参面积7.8万亩,覆盖全县11个乡镇,林下参面积达到5公顷以上的合作社或个人共52户。长龙药业、龙岗山生态特产、凤爪顶等野山参基地带动农户致富,林下参种植年限均在10年以上,年林下参产值多万元。后起之秀大榛子产业方兴未艾,以辉发城富强村为代表的全县大榛子产业发展面积已经达到1万亩,分别在辉发城镇、楼街乡、抚民镇、辉南镇、石道河镇建立榛子示范基地5个。这些特色产业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乡村振兴需要“里子”,更需要“面子”。几年来,辉南县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主线,以村屯造精品、树样板、推示范为载体,整合资源、精心组织、真抓实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向干净整洁、美丽宜居迈进。共创建省级示范村32个、县级精品示范屯50个,占比61%;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9万户,占比81%。

以“清脏乱”为重点,推动干净整洁全域覆盖。紧盯镇村周边、街路两侧、田间地头、河渠林地等区域,按照“一年清底、两年巩固、三年清零”目标,相继开展垃圾治理攻坚战、歼灭战,累计清理农业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等3.7万吨。与第三方环卫企业合作,建立起“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市场化运营模式,各自然村和乡村公路环卫保洁达到全覆盖,逐步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农村家庭垃圾干湿分离、城镇公共场所垃圾分四类,在全县6个镇区、60个行政村开展有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为建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程闭环衔接的农村垃圾分类新模式打好坚实基础。

以“拆破旧”为基础,推动村容村貌全域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清除农村多年累积的乱搭乱建设施和破损废弃设施。明确“破旧危房必拆、私搭乱建必拆、废弃圈舍棚厦必拆、有碍观瞻的建筑必拆”的“四必拆”任务,采取“无规划不动土、无设计不开工、未清拆不建设”的原则,实施拆旧立新、拆旧立景,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拆违、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贯穿清、拆、建全过程,突出“一村一品、一屯一韵”,充分利用清拆出的空地,建设广场、花园、景观小品等,共打造大小特色景观余处。

从“改陋习”开始,推动乡风文明。把改善乡村环境与培育文明乡风有机结合,以改环境带动改陋习,引导村民实现从“园子、院子、屋子”到“脑子”的全面转变。开展“最美家庭”“红色家风故事”“最美乡村人家”擂台赛等文化活动40余次,评树“好婆婆”“好儿媳”等先进典型余个,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鲜明导向。全面推行激励模式,以兑现“小补助、小关爱、小产业、小积分”的方式,撬动大建设、大参与、大民生、大治理,以小补助方式共发放奖励性资金物资合计余万元,带动村民投入1.5亿元,有效激发出“四两拨千斤”效应。特别是结合“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工作,率先在45个行政村成立巾帼美家超市,通过评比积分兑换家庭生活用品的方式,有效激发村民改陋习的积极性。遵循“一院一品、一户一策”原则,组建巾帼服务队个,逐户上门服务指导;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模式,扶持参与意识强、创建热情高的家庭,打造巾帼“农家乐”“就业车间”个,培育手工“巧姐”典型51个,带动1.8万名农村妇女和贫困群众创业就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7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