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田播种近尾声,保护性耕作唱主角
2022/9/24 来源:不详根据农情调度,截至5月17日,全省旱田已播种.9万亩,占计划的93.7%,其中玉米已播.9万亩,占计划的99.4%,大田播种已经进入尾声。从耕作模式看,今年的春耕保护性耕作唱主角。保护性耕作面积与上年相比增加近万亩。
为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今年,农安县加大了保护性耕作推进力度,为黑土地“加油”,确保为粮食稳产高产筑牢基石。
在春耕播种的黄金时期,农安县三岗镇亚宾合作社更是抓住今年大好的土壤墒情,紧锣密鼓的抢墒播种玉米。该合作社理事长常亚宾介绍说,他们合作社今年流转了土地公顷,代耕公顷,全部采取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种植。从5月1开始,合作社的5台免耕播种机,2台搂草机、3台运肥车每天都穿梭在农田里。
农安县亚宾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性耕作是从年,到现在已经八个年头了,他的好处是不用整地,把五道工序都节省下来了,一次性就完成了。
既要向土地要效益,更要保护好黑土地。据了解,今年,农安县以玉米生产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计划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万亩,建设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5个,目前已完成余万亩。
为了让农民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农安县农机推广站还组织农技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现场讲解、答疑解惑,消除农民顾虑。成立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服务队伍,深入基层、农户、田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和技术服务,让各种经营者、农机作业者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核心要领,促进技术规范应用。
农安县农机管理服务总站副站长介绍说:“我们农机局作为保护性耕作服务指导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主要是落实好保护性耕作政策,一是今年我县保护性耕作指标面积是万亩,争取补贴资金1.32亿元。二是农机推广站成立了技术服务指导组,包保全县22个乡镇和洼中高农场。三是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目前我县机具数量还有结构配置,技术状况,完全能够满足我县春耕生产需要。”
在位于辉南县辉发城镇光辉村的吉林省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县级示范应用基地内,免耕播种机正在田间往来作业,施肥、精量播种、覆土镇压等程序一次完成,既提高了土壤保墒能力,也降低了作业成本。
今年,辉南县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建设,计划全县黑土地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从1.5万亩推进到3万亩。
黑土地是中国最肥沃的土壤,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产量自年起连续八年超过亿斤的吉林省,有近七成耕地为黑土地。
今年,吉林省继续扩大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1.2亿元人民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今年扩大到万亩,这个数据较上年增加近万亩。
3月初,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对分区施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吉林省还探索建立“农科教协同、产学研推用一体”的技术示范推广有效机制,切实增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免耕播种机、无人驾驶播种机、无人机植保、虫情探测灯防治病虫害等新型机械、新型技术在春耕中广泛应用,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春胜编辑:吕游
本文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