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探秘吉林辉南代号5523厂,消逝的三

2022/8/1 来源:不详

上世纪年代逐步解封的“三线建设”,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历史名词。那是一段激情岁月和几百万三线人的跌宕历史,那里承载了几代人的奉献与担当,在荒芜之上筑起了座座红砖黛瓦楼房,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一场气吞山河的“三线”建设在中国拉开帷幕。但吉林的三线建设和全国其它省份有一个显著区别,吉林除了要支援全国大三线建设外,还要建设自己的“小三线”军工企业,要有自己制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的工厂。

年,吉林辉南县开始上马“55工程”,是以“55”为代号前两位的三线军工厂。因当时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为了应对北方大国的“钢铁洪流”,国家抢建了“一套三厂”,分别是厂、厂、厂,三厂合作生产40mm反坦克火箭弹。

在辉南镇南有一个自驾游爱好者的天堂-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在距离小镇十余里的山沟里五十多年前却和三线建设结合在一起,这便是国营长白机械厂,军工代号“厂”,是一家生产40反坦克火箭弹的工厂。根据中央对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长白厂建设在长白山脉中,四面环山。

长白厂筹建于年底,开建于年,年建成投产。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三线军工企业在“保军转民,军民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军事工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生产民爆弹及系列农机产品。因处在大山之中,交通不便,到90年代开始国内形势好转,考虑到工厂的发展前景,在多方协助下,于年,整体搬迁到南戴河。

几千人的大厂搬走后,山沟也仿佛在一夜之间冷清了下来,废弃的老厂房、住宅区,便整体交给地方。随着时间的流失,风雨的侵蚀,医院、电影院、厂部大楼等部分建筑被拆除。人工湖、攀登不止“女神”像、长白剧场、鸳鸯楼、撇拉沟这些都还存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与荣耀。

废弃的厂房,红砖的外墙,一排排的房屋,激昂的生产标语,爬满树藤的墙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刻满历史的痕迹。在国内有很多这样废弃的军工厂,结束其一生的使命后被丢弃在大山之中。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变化得太多,早已让他们失去原有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